12月17日,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和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承办的“面向每一个——提升小班化教育品质”2020年温州市小学小班化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在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沧河校区举行。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曹鸿飞、鹿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如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院小学(学前)教研室主任施昌魏、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邵文立、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班化教育教研员雷子东、区教育研究院院长卓东健、副院长沈根法等来自温州市各市县的教育领导、专家、骨干教师齐聚一堂,聚焦小班化课堂,交流区域教育经验,面向未来,追求品质发展。



活动伊始,沧河学子表演了《沧河之歌》,从“真”、“润”、“喜”、“妙”、“新”、“美”六方面向与会代表展示“汇沧海一粟,立广润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品牌。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潘旸代表广小全体师生欢迎与会领导及专家、老师。她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文化沧河的诗意空间,向与会代表阐明了沧河小班化的精神特质——坚定铸就信念、坚毅成就品牌、坚持携手同行。

鹿城区教育局林如辉副局长在致辞中回顾鹿城小班化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历程,肯定了沧河校区在小班化教育研究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他指出:“沧河校区此次承办市级小班化教育专题研讨会,是一次展示、一次提升、一次发展,是面向未来的思考与迭代。”他对区域小班化教育提出更高的期待,期待小班化教育推动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曹鸿飞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鹿城是温州市小班化教育的领头羊。”他高度赞扬了鹿城区在推进小班化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对面向未来的小班化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来自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沧河校区的李迎迎、瓯江小学李杲、墨池小学杨舒雅、石坦巷小学张嘉舒四位老师分别展示了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四节课例。
李迎迎老师执教的课例《太阳》利用“粟米能量筒”的分层评价,充分展示了沧河校区“小粟米+学导课堂”的小班化教学特色。李杲老师展示的课例《周长》基于学情,通过分层任务,尊重学生差异,实现每个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杨舒雅老师的《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一课,关注有层次的小组合作,以小组学习活动驱动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向学生传递“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审美理念。张嘉舒老师课例《多种形式的跳跃》关注有效合作,让每一个学生在“跳得整齐”、“跳得快速”等不同的跳跃要求中学会与组员们高效合作。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课例互动交流随后展开。互动交流在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小班化教研员余佳莉老师的主持下围绕 “学情起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话题展开。执教教师和磨课团队的主要代表针对课例,阐述基于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变革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区域探索,经验分享

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广小沧河校区的林斤澜文学馆并观看了《粟米•成长》情景剧。沧河的文脉传承和“小粟米+”校园文化品牌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粟米寻梦,漫溯沧河。沧河校区作为"温州市第一所“浙江省小班会化重点实验基地”,在小班化教育中扎根钻研二十年并逐步实现特色化发展。随后,沧河校区叶晓麟校长、教师代表包晓静、邱蓓蕾、学生家长代表黄立涵妈妈、学生代表吕鸿霆以论坛的形式向与会代表分享了沧河小班化研究迭代之路。

随后,鹿城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余佳莉老师向会与人员作了题为《面向每一个:小班化教育的专业追求》的报告,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鹿城在小班化教研的区域经验。光明小学项小飞校长、绣山小学张莲芬校长、临江小学林涵慧老师分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各自学校在小班化教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发言代表对小班化教育的思考呈现多样化、丰富性和广泛性,为推动小班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余佳莉 | 《面向每一个:小班化教育的专业追求》
项小飞 | 《基于班研,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张莲芬| 《直面差异——来自分层笔筒的教育叙事》

林涵慧 | 《立足课堂观察 提高合作学习个体有效参与度》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课程部副主任,小班化教育教研员李燕老师在随后的专题报告——《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几点建议》中高屋建瓴,为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班化教育教研员雷子东老师为今后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站位,增强定力;精准定位,着力突破;落实到位,物化成果。

冬天,是一个收藏的季节。冬天,也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季节。让我们在这孕育希望的风月里,坚定信念,坚毅虔行,携手共研小班化教育,让我们都能与美好不期而遇。
供稿|白瑞伦 陈婉婉
摄影|董秋秋 陈婉婉
编辑|白瑞伦
审核|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