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未觉寒,相约在暖冬。2020年12月10日下午,温州市广场路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迎来一场温暖人心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在潘旸校长及陈丽艳老师、李玫老师、林群老师四位导师的带领下,各校区近30位老师共聚广场校区,开启一场在阅读中穿梭的奇妙之旅。张盈副校长与来我校参观考察的青海格尔木市小学校长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



真切心声: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个团队,一份情谊。”程思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对学校的深切感激。一颗初心,一路前行。教学之路漫漫,我们会遭受挫折与失败,亦有迷惘与困惑,索幸我们身在广小,遇见一个温暖而强大的团队,为我们搭建如此专业、热情、活泼的平台,帮助我们答疑解惑,促进专业成长。固步自封只会停滞不前,与时俱进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我们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实践、研讨、创新中,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迈出更踏实更沉稳的步伐。

美好相赠:空谷幽兰亦自芳
学员代表发言结束后,在邵琼林老师的主持下,学员们为导师献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兰花。“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四位女神导师犹如这空谷幽兰,芬芳而低调,高雅且无私,用自己的魅力为我们的工作室增添了书卷香、文化味儿。相信这一份暖冬里的小小礼物,能让导师们感怀我们美好的祝愿。

头脑风暴:“拆书”碰撞话思维
随后,一场激动人心的头脑风暴——拆书帮,迅速开展。忙碌的工作,有限的时间,总是让我们难以沉浸式地阅读一本专业著作。拆书帮,就是逼大家一起高效地阅读。学员们按照抽取的颜色分组,围绕《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一书,自主阅读指定章节——组内交流讨论——借助思维导图分享收获。十多分钟后,组员代表就联结力、图像画力、提问力、推测力这四个方面讲述了各自的所学所思所感。在拆书风暴过程中,我们释放能量,交流知识、碰撞思维,并且学以致用,对今后的阅读教学产生了不一样的思路和方向。



经典敲门:联结阅读是路径
潘旸校长在肯定了拆书帮活动之后,开始她的讲座《当经典来敲门——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潘旸校长针砭时弊,指出当下小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困惑,进而分享她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与实践。“上学生喜欢的文学课”是潘校的初衷,而三种联结阅读方式——对比式联结阅读、导图式联结阅读、画图式联结阅读,则是实现初衷的路径。对比式联结阅读,潘校与我们分享了三个案例。冰心和泰戈尔的对比阅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温暖与柔情;《诗经》与《芈月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的对比阅读,让我们深切体会到《诗经》的美好与浪漫;《威尼斯的小艇》《金钱的魔力》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联读,让我们走进马克吐温的经历,感受一个作家的苦和乐。这一个个课例值得学员们细细品味,认真学习。而《沈从文》这节阅读课的分享,更是让我们心驰神往,想去现场感受一番。理解沈从文的文字并非易事,让学生喜欢沈从文,愿意品读他的作品也有难度。潘校化难为易,以一个甲骨文的“自”出发,引出沈从文的作品,一下子激发学生兴趣,而后她带领学生聚焦一个问题:“逃学顽童如何蜕变为文学大师”。在潘老师“读人•读文•读世界”的教学下,学生逐渐清晰答案,并且喜欢上这位文学大师。诸如此类的整本书阅读课例分享还有很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得到了满满的干货,欣赏到了导师活泼却又严谨的上课风格,也感动于潘校的执着与坚守。


殷切寄语:力而能行期未来
讲座后,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李玫老师,温柔有力量的林群老师,有想法有思考的陈丽艳老师,也为我们送上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悟。李玫老师根据联结力、提问力、猜测力分别分享了她曾实施的三个课例。李玫老师的“功在平时”,让我们看到了她课堂上的“闲庭信步”。林群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老师要带领孩子成为文学的亲近者;带领孩子成为文学的欣赏者;带领孩子成为文学的思考者。她诉说了自己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亲近文学的过程,多玩索名家作品,让我们深受启发。陈丽艳老师则带给我们更多思考,如何把整本书阅读融入日常的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是我们后续将继续探索的问题。

静水流深,力而能行。四位导师汇聚的力量带给我们一股清流,这股清流是静静的,不张扬的,然而却深蕴着万千丘壑,深蕴着大智慧。这种智慧恰是一种力量,一种带着我们坚定前行的力量。相信,在导师们的带领下,年轻学员们定能不忘来路,不懈前行,一路并肩向未来。

供稿|潘璐瑶
摄影|夏以琳
编辑|白瑞伦
审核|校长室